共享传播链 - 让世界知道你


根节点
冯斌
共享传播链发明人

基于区块链思维架构的早期项目
5D开源天使投资实验室建议书

征求意见稿 --- 发起人:冯斌,2021年5月3日

摘要

(1)用区块链思维,对早期项目提供系统化的投前帮助:
重构早期项目的组织结构和权益模式,以最大化、最快速地开放权益的方式,换取生产要素的流入,改变早期项目的基因和生存环境,更理性、更尊重商业逻辑地度过最危险的初创期,提高成活率。同时建立天使投资人组合避险系统和创业者交互避险系统,降低风险和损失。

(2)在实验中提炼数学模型,尝试建立全球第一个早期项目天使投资区块链平台。

声明和提醒

(1)我并不是以一个创业者的角度提出这份建议书寻求融资来开始一场新的创业。实际上,在这个项目上,我的角色不仅是发起人,更是第一个投资人。

(2)提出建立这个实验室,并非出自一个空穴来风的灵感,而是持续三年沉甸甸的潜心研究和实践背景:我在退休后做了三年帮助全球大量创业者的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深度观察、反思了早期项目天使投资失败率极高这个问题之后,寻找出了这样一个解决方案,并与不少早期创业者作过深度交流,得到了他们的认同。

(3)因此,这份建议书的文案比较长,仔细阅读需要20多分钟,因为我觉得我应该向有意参与的人陈述这个实验室的来龙去脉。




1. 一段较长的引言:我的三年探索、和我发现的问题

40多年来的全球实践已经证明:早期项目天使投资在商业逻辑上是不闭环的。实验最充分的硅谷的天使投资成功率不到1%。

但因少数人“创业变首富、做天使获百倍回报”这种“幸存者偏差”的错误认知和影响力被不断放大,大量早期创业者和天使投资人仍在前仆后继,并因某些术的层面的短期正反馈,而非理性地继续走向迷宫深处。

天使投资就是这样因人性需求的自我驱动,以一种错误的经济学现象,而一直非理性地存在并高速发展着,美国已发展到天使投资总额与风险投资总额持平的状态。中国还远未达到持平,因改革开放40年社会财富的大量积累和可投资标的的缺乏,以及更追求人生价值自我实现的90、00后青年更大比例地加入创业主流,中国的天使投资应该还会有相当长的一个增长周期。

研究这样一个社会主流群体竞相参与的庞大社会实践系统中生产要素无序错配所发生的无限熵增和大面积失败,无疑是有趣、也很有现实意义的。而我偏巧又因所发明的共享传播链,得到了一个对这个领域持续三年做深度跟踪研究的另一种独立于创业者和投资人之外的更超脱的观察、反思和探索的第三方视角。

过去三年里,因发明了共享传播链、且被传播到了全球,受众主体是创业与投资圈人士,我接触到了比一般VC机构更多、也更多元化的早期创业者,包括不少海外创业者。从一穷二白的屌丝青年,到满腔豪情的硕博留学生,到学富五车的教授、院士、千人计划学者、以及白宫科学顾问,我与他们之间累计线上交流近2万人,线下深入接触500余人。

我也很自然地成了创业者们寻求帮助的一个热点,持续三年全情投入地作了大量深入分析项目、帮助创业者提高认知、发现并修补BUG、提升项目完备性的具体工作。在这种比一般投资人更深入、比一般创业者更宏观的介入式研究过程中,我更深层次地认知了早期项目天使投资的失败共因:







这些问题,从单个项目去看,都表现为微观经济单元自身的个案问题,但超脱出来,从一个面上来看,从政治经济学的纬度上来看,却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自身缺陷所导致的:私有制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要素的社会化配置。

也就是说:天使投资的早期项目一般都不会成功,这是应该的结果,是先天基因不够强大的宿命。少数在某个项目上幸运地成功的创业者和天使投资人,把偶入窄门误判为得道而当作规律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只是反应了他们认识世界的经验主义方法论的局限性和自身智力水平的平庸。

由于这层认知,三年来,我一直不想在术的层面思考天使投资与早期项目如何提高成功率,而是试图从根子上、从制约他们的瓶颈处,寻求或许存在的破解密码。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中,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存在于人类历史一切阶段并始终起作用的一般规律。所以,我思考的焦点,便一直是如何改变早期项目所建立并依赖的生产关系。

由于共享传播链的影响力,三年来有2000多个区块链行业的创业者和死忠粉与我交流,他们甚至早在2018年就请求我用传播链来帮助早期创业者解决融资问题,并不惜召开过一场“大专辩论会”来敦促我。

作为对区块链思维的乌托邦色彩和区块链底层技术的种种缺陷和局限性有另一种批评性认知的软件专家,我对区块链思维和应用的现实可能性,有我自己独特视角的扬弃。

但我一直认可:区块链的很多思想可以解放生产关系,特别适合于用来对早期项目进行组织重构,促进早期项目最短缺的社会化生产力的流入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由此来提高早期项目的成活率,或许是一个途径。

非常幸运且有价值的是,2020年9月,一位墨尔本的90后区块链创业者来到深圳与我深度交流了一个月。她有持续3年在多个区块链项目上的创业者和天使投资人的双重实践、且充分体验了失败。更难得的是,她有哲学层面的反思基础,能接受并消化我对区块链思维中乌托邦理念的批判。

这一个月在两代人之间的深度交流,产生了一个思想结晶:我为她设计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思维架构的早期项目天使投资组织结构和权益模型,即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由于她有原生性的区块链思想基础,她完全接受并开始付诸实践,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同。

2021年以来,我将这个模型与更多早期项目创业者交流,也得到了广泛认同,总结出了这个模型的优化版:5D开源模型。

过程中我又进一步地发现,目前创业者中已经有一个群体,他们与2015年前后双创高峰时狂热地单纯追求财富的创业者有本质的不同:







这无疑是一个更优质的创业者群体,也是更先进的生产力。而更先进的生产力,从来都是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的主因。

他们的出现,让我相信,推出最近8个月来我所尝试的基于区块链思维架构的5D开源天使投资模型的时机,应该已经出现。由此,我决定提出本建议书,建立一个5D开源天使投资实验室,尝试社会化实践。




2. 实验基础:5D开源公司组织结构和权益模式

这个模式的要点就是帮助早期项目:
已与不少创业者沟通,他们认同这种做法的好处。
















3. 接纳什么人参与共建实验室?







4. 参与实验室的共识性思维:











5. 实验室具体做什么?

5.1 第一阶段:样本积累和数学模型提炼过程

对参与实验室的早期项目,深度介入,完成
等关键性工作,提供系统化投前帮助,包括但不限于:








特别强调两点,说明实验室将同时探索建立(但不一定有充分条件完全建成)的两个侧面模型的重要意义:

天使投资人的组合避险系统:



创业者的交互避险系统:




5.2 第二阶段:区块链平台


5.3 第三阶段:全球化






6. 实验室的启动投资方案:

我们当然也应该按5D开源模式来建立实验室,以自身来给项目作示范。

作为发起人,我本人主动放弃前期贡献值应当获得的权益,建议的实操方案为所有参与者均以现金方式实投,我本人作为第一个投资人带头投资:











7. 实验室的商业模式:






8. 实验室的财务与投资风险:

对这样一个完全创新的实验,无论是作悲观、还是乐观的财务和风险预测,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也是侮辱人的智商。

所以,不作此类预测分析,只作最悲观情况的风险提示:多种实验不顺利情况发生时,我们都有可能出现现金流断流,以净亏损且无收益而投资失败。




9. 未尽事宜:

这是一个征求意见稿,肯定不完备,未尽事宜有待与认同者进一步讨论后商定。欢迎扫码加我微信。




10. 后记:

这份建议书写了一周,几次欲作罢,因为我毕竟已是一个退出江湖之人,可为,亦可不为。

最终还是决定把它写出来、发出去时,我的脑海里涌现的是以下诗句: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 《白居易:长恨歌》

和三年来我见过的许许多多失败创业者们苦涩的脸、无助的眼神,他们来向我求助时,是多么期盼我能给四顾茫然的他们,指出仙山所在啊!

我现在提出的这个解决方案,或许真的是仙山,但肯定不是触手可及的那么清晰,也肯定不是人人都能读得懂。

并且,是山,就得爬,就不可能不艰辛!

用区块链思维,先做出成功案例,再提炼出数学模型来建立平台,解决早期项目天使投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太难的选题。

这件事,不像共享传播链可以由我一人之力而为之,确实需要更多能读得懂这份建议书的一部分、并且还能持不同见解的人参与进来、一起探索 ……

写完这份建议书时,恰是我57岁的生日,不禁感慨:是使命乎?

倘若果真是使命使然,虽千万人,吾往矣!

我知道这个实验有多难,但也知道它对早期创业者们的意义有多大。因为跟大家一样,我也曾经是失败创业者,并且失败的惨烈程度远超于常人的想象。对早期创业者、尤其是失败创业者的一切苦难,我都感同身受。

苏格拉底说:“改变的秘密,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建造新的东西,而非与过去抗衡。”

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拥抱新思维,去创造、去改变吧!

最后,还是要特别感谢唐彩焱小姐,是她去年9月与我一个月深度交流的思想碰撞,促成我思考出了这个5D开源模型的最初轮廓。

也因此,我特别希望并欢迎90后的新一代青年才俊们参加这个实验,更期待着你们能创造奇迹,在你们手里把这个实验室的第二、第三阶段预设计划,变为现实。




11. 建议:

点击访问冯斌发明的:共享传播链 - 地球村,这也是他提出本建议书的前期实践基础 ...


共享传播链 - 地球村





?
X